分心可能讓你陷入「自我駕駛狀態」,到頭來工作越做越不好,還特別累!





偶爾放空、晃神不是很正常嗎?直到書裡讀到一段有關分心的分析後而有了不同頓悟。作者喬希‧柯恩在《什麼都想做,什麼都不想做》書裡是這樣寫的:
分心通常是一種偽裝的昏睡狀態、一種清空了任何內容的活動方式、一種不用真正停下來便能夠不再前進的方法。這是一種不工作的形式,但它往往會引發一種神經衰弱的狀態,而不是讓人藉機養精蓄銳、休養生息。
當生活的喧囂與瑣事紛至沓來時,我們常常陷入分心的狀態。就算在工作忙碌、最有效率的時刻,心裡想要停下來,煩躁與坐立不安困擾著我們,我們不自覺地茫然盯著一角,眼神迷離,被窗外或電腦螢幕分散了注意力。分心彷彿是一種偽裝下的瞌睡狀態,一種空洞無物的行為方式,一種不必真正停下來就能停滯不前的方式。
我們以為分心時是在休息,這可能是個誤解,錯以為自己在放鬆,然而思緒被分散,更容易導致神經衰弱,既沒有真正完成工作,也沒有得到真正的休息。給自己最大的糊弄,工作沒做,精神沒有休息,到頭來工作越做越久,品質越來越差,自己的精神也越來越累。
有時我們可能會陷入一種被稱為「自動駕駛狀態」的狀態。在這種狀態下,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放空、心不在焉,但實際上大腦卻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,無法有效地處理資訊和任務,進而導致更大的疲勞。這種自動駕駛狀態往往發生在我們習慣性地完成某些重複性、機械性的任務時,例如在工作中反覆的操作、駕車時走熟悉的路線、或是在執行日常瑣事時。大腦已經養成了一種慣性,自動完成這些任務,而不再需要付出過多的意識和注意力。這時,我們的思維可能會開始遊離,沉浸在其他事物中,導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效率的下降。




雖然這種狀態看似輕鬆,但實際上它對我們的大腦是一種負擔。當我們處於自動駕駛狀態時,大腦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和挑戰,不再積極參與思考和決策的過程,這導致我們的大腦逐漸疲勞和退化。
不要讓自己陷入分心的陷阱,讓工作和精神兩頭不到岸。我們應該透過保持意識性、規劃休息和放鬆時間,以及進行專注力訓練,來減少陷入分心狀態的時間。工作時專心工作,休息時休息,逐漸培養大腦的專注力和彈性。

熱門法律知識
民事訴訟要去哪裡告?民事提告流程與注意事項
被詐騙了怎麼辦?找律師前,一定要做的3件事與注意事項!
家暴申請保護令有用嗎?保護令可以幹嘛? - 法寶
探視小孩後不歸還怎麼辦?可以拒絕探視權嗎? - 法寶
熱門話題推薦
韓國人氣插畫「Mr. Donothing」旋風駐台了!
巴黎時裝周直擊 | Undercover Lab綻放希望之翼的「蝴蝶生態箱」禮服
徵信社合法嗎?安全嗎?職業偵探告訴你10個挑選徵信社的方式! - DayDayInfo
徵信社費用怎麼算?用台北的行情算給你聽!【拒絕當盤子】 - DayDayInfo
熱門網頁
小三被告要怎麼自保?只能賠錢了嗎?
買到假貨怎麼辦?網購賣家不給退報警有用嗎?
數位時代的情感隱憂:手機背後的關係迷霧?監控另一半手機? - 真愛不麻煩
離婚蒐證怎樣不違法?如何打訴訟更有效率? - 真愛不麻煩

Comments